7月28日,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30多位论文导师聚集一堂,就2007年论文培养工作进行交流,为新增的来自中科院研究所、企业及高校的20多位专家颁发了导师聘书。学院希望导师们共享指导学生论文工作的经验,以中科院高质量的要求推动学位论文工作。 会议于中科院研究生院第一会议室举行,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执行院长王颖教授称,作为经验交流与资源共享平台,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导师交流会希望能给专家们带来更多价值,为学生论文指导工作的不断优化创造机会。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姚郑教授,就学院发展及论文工作标准及要求与导师们进行了介绍和交流。姚郑教授就导师遴选办法、导师责任、学位论文流程、时间要求及毕业学生论文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让导师们对学院论文工作有了清楚的了解。 会上,研究生院学位办主任霍国庆教授发言时,认为学位作为一组质量标准对论文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满足这个要求才能获得学位而毕业。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定位于“中国计算机信息业黄埔军校”的培养目标,则需要不断制定更高的标准,逐步走向品牌学位,学生获得该学位即在社会上获得较高的认可度。霍国庆教授从自己作为导师的角度,认为责任感、认真指导、方法引导是把好质量关的重要因素。 作为导师代表,中科院自动化所田捷研究员谈了自己指导学生的经验。田老师首先谈了自己的授课感受,认为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教学质量很高,开设课程、聘请授课教师、教学过程控制等都非常科学严谨。对于论文培养,田老师从指导学生的经验和思考中,提出学位论文理论上要求一定的创新性、技术上有突破、应用上有典型。对于这三点要求,田老师通过鼓励来自产业一线学生对实践项目和课题做提炼和总结、对应用情况分析比较、引导学生写理论文章等方式,让学生在论文阶段达到以上要求。作为一个导师,田老师认为还需要严谨认真、把好学风,从而让学生在论文阶段的导切实的提升。 为更好的交流,导师们之后分为三组开展交流,把自己在学生指导中的具体经验进行分享。导师们认为,作为中科院的学生导师,光荣感与责任感同在,希望能与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一起,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