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两弹一星”纪念馆 感受中科院历史

  • Super User
  • 日期:2015-09-29
  • 5824

         919日,群山环绕的怀柔天朗气清。工程科学学院20059003班举行了第一次班级活动,参观“两弹一星”纪念馆。

     下午两点,班级47名 同学身着统一蓝色学院服集合,在班委的带领下出发前往“两弹一星”纪念馆。沿着中国科学院生态园林实验基地徒步,一路上两旁硕果累累的果树唤起了同学们的 兴趣和热情,让我们感受到了金秋时节丰收的喜悦,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路的尽头便是神圣的“两弹一星”纪念馆,不同于一般纪念馆的金碧辉煌、气势磅 礴,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古朴的砖瓦平房。由于某些原因,纪念馆并未供电,但是并不影响同学们对国家两弹一星事业建设的求知欲和对科研前辈的敬仰之情,在解 说员廖艳飞等老师的引导下,我们了解了那一段艰苦而光荣的历史。

     “两弹一星”纪念馆在原怀柔火箭试验基地原址上改建而成。基地始建于1958年, 当时的任务是探索和开发用于远程火箭的高能液体推进剂和发动机的地面试车工作。现在依然保持着当时的面貌。纪念馆分为中科院与“两弹一星”事业展厅、中科 院“两弹一星”历史人物展厅、中科院早期学科历史展厅三部分,展出了“两弹一星”理论计算中使用的手摇式计算器,核爆试验场观测中使用的测量仪器,东方红1号卫星携带的无线电信标机等等“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照片和实物,完整地讲述了我国“两弹一星”事业起步和发展的历史。据解说员介绍,当时中科院先后投入了40多个单位、17000多 名科研人员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建立了“两弹一星”相关的主要科学基础,造就了大批领军和尖子人才,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开拓了一大 批新兴科技领域,并由此形成了后来中科院的机构规模和学科布局。在历史人物展厅里,我们看到了诸多“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们曾经奋斗在科研一线, 开拓了我国原子弹、氢弹、导弹、运载火箭、人造卫星事业。正是这批科研工作者在封闭的大山里默默无闻地钻研试验,才奠定了我国航天空间事业的基础,让我国 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走出纪念馆,寥廓的蓝天,自由舒卷的云朵,九月的阳光映照着国科大科研新生代的脸庞。再看看这座记载着艰苦拼搏强国历史的纪念馆,何陋之有?此时的我们更能明白“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真正寄寓,以及我们所承担的实现“中国梦”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