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华教授做客搜狐谈大数据人才培养

  • Super User
  • 日期:2014-06-20
  • 1662
于华教授做客搜狐谈大数据人才培养

                                         
6月11日下午,于华教授受邀做客搜狐就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人才培养工作,与网友进行了互动交流。针对目前大数据技术发展情况及行业对于大数据人才需求,结合中国科学院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和积累,以及工信学院与产业界开展的多方面合作的角度,就中科院大学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人才培养的设计、资源优势、师资配备、课程与实践、论文培养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阐述。针对有意报考的考生,目前报名也正在进行,9月份将正式开班。以下为访谈内容:
嘉宾: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院长 于华教授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搜狐访谈,大数据这个词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近两年尤其是在今年,大数据在产业界和学术界得到了更加深入的推进。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方向,如何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以满足最新的产业创新发展需求?为此,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请到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下称“工信学院”)院长于华教授,对此进行深入解读。
于华教授:谢谢各位,很高兴有机会与各位网友交流大数据领域人才培养话题。这也是我们在整合中国科学院及产业界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的优势资源基础上,设计了这个人才培养方向。这个培养方向在国内还属于探索阶段,而我们是首个为在职人员开设的攻读大数据与应用方向研究生的单位。
    主持人:请您向我们介绍一下中国科学院大学情况和工信学院的培养特色以及面向在职人员攻读硕士研究生进行的积累。
    于华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大学,因为一般的学校都是以本科生为主,中国科学院大学主要是以硕士和博士为主,每年招六千余名博士,八千左右的硕士,所以我们学院也主要做硕士层面的教育工作。为什么我们学院叫工程管理信息技术,其中我们学院有4个管理类的专业,包括工程管理专业硕士,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和工业工程四个领域;还有5个信息类的专业,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与通信、集成电路、控制工程。我们学院还有一个特点,主要是面向社会培养人才,我们学院目前有社会的在职研究生二千多名。我们希望在整合中国科学院、产业合作伙伴及国外大学资源基础上,为在职人员提升提供良好的教育项目和机会。
    主持人:大数据这个词近两年非常火热,而且在学术界、产业界都得到很深入的推进,作为在研究生教育领域有丰富经验的教育机构,工信学院在开展大数据技术与应用领域人才培养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于华教授:大数据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新的名词,但是大数据的应用是发生在互联网时代一次革命性的变革,所以有很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巨大的社会上的应用价值。在科学研究这个价值来讲,大数据的研究是从科学计算模拟的第三范式转到了一个新的范式,现在被称为第四范式,是科学研究最新的范式。从商业应用角度来讲,现在案例分析上非常多。大数据的数据量大到什么程度呢?比如说现在一般的网站,像B2B、B2C这样的商务网站,每天处理的数据量非常大,都是几十个PB,将来甚至发展成EB、ZB等等,所以大数据的数据量非常大,对于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在商业上有非常大的价值。
从社会需求来讲有很大的需求,比如说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这些既是大数据的应用,也是大数据的基础。我们学院有一个金融科技中心,在2013年12月份的时候,我们和山西省政府合作举办了一个大数据金融方向的研讨会,国内各个金融行业、证券行业大概200多领导和专家参加这个会,大家提出了很多需求,对这方面也有很多的要求。
如果现在上网看看,据说大数据已经应用到高考作文命题上,高考作文命题的方向已经被预测出来了,说叫“神一样的预测”,所以这个应用是极多的。
    主持人:确实,现在生活当中,我也看过一个新闻,美国的某一家大型连锁超市,把龙卷风和婴儿产品挂钩,也产生了很大的商业价值。我想问一下,关于大数据的技术和应用,对于学生来讲应该如何学?学院是如何设计的呢?
于华教授:从刚才的问题里我发现一个最重要的一点,大数据是一个现实的存在,对大数据的挖掘、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对大数据处理这样的一个行业,重要的是人要掌握这样的技术,人去做大数据的工作,所以我们的目的就是怎么样培养适合大数据时代的人才。我们的人才是在中科院这个基础之上培养硕士方面的人才。
我们在计算机技术领域设计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方向,来为行业培养这方面的高层次人才。这将在满足工程硕士的课程要求的前提下,把关于大数据的一些内容、课程、理论、工具、实验等等都放进来,这是我们一个总体的设想。中国科学院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基础,社会也有很大的需求,而且中国科学院本身就是一个大数据产生和大数据应用的单位。比如高能物理所就是一个典型的大数据应用研究所,像太空、高能物理等数据非常多。还有天文台、气象台,甚至和我们有关系的地震局等等,这些都是大数据处理和大数据应用的单位。同时积累了很多技术,也有很多高层次的人才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主持人:通过您刚才的介绍,我能听出来,中科院在大数据技术应用方向是有很强的优势的,那我想问您,关于这个专业的课程设计方面是什么样的?
    于华教授:工信学院是专门面向社会培养人才的,在这方面作为一个大数据的工程硕士人才的培养。从实际上来讲主要分成几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作为硕士要有课程阶段的学习,这个课程阶段的学习我们需要师资,需要实验室。第二部分,因为它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我们应该有培训基地、实训基地,应该跟企业结合的更紧密一些。作为一个硕士专业,体系化的课程和实训将有效结合,同时在论文这一块儿结合学生本单位的大数据的应用选题,最后才能拿到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工程硕士的学位。
    主持人:您刚才从学校方面,课程设置方面,您刚才提到了师资,您也提到了李国杰院士,在师资队伍的配制上,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好吗?
    于华教授:这和我们三个层次是相匹配的,第一,师资是科学院内部的师资,因为科学院从事这方面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研究所有很多,比如计算所、软件所、自动化所等等,还有很多和之相关的应用所,生物、地学都是大数据应用,这里面有很多可授课和指导论文的老师。科学院大概有400多个院士,我们每次开会都可以请到10几个院士给我们做评审。第二个层次,实训这方面,我们和企业结合的比较紧密,如微软研究院、IBM、京东、阿里巴巴、腾讯等,我们可以推荐学生到相关合作单位开展实习实践工作。第三个层次,论文这方面,作为学校的导师,我们可以做的主要是从学术方面怎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我们在师资队伍上还会邀请来自国内顶级高校和国外一流大学的专家学者,来给开设相应的课程,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
   主持人:您刚才也提到结业这个问题,肯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前您也提到像IBM、京东、阿里巴巴都应用了大数据,那么跟一些企业如何合作还有学生实践的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的呢?
    于华教授:和企业的合作不光是在教学上,而且在实训基地上。我们现在正在和IBM合作,准备建一个大数据的实验室,里面从硬件到软件到工具配置都是很好的。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做的都是准备工作,调研了很多资料,对专业做了培养方案,在5月29日又开了一个大数据人才培养的研讨会。我们请了各方面的专家对方案进行评审,建了一个专家组,邀请的就是李国杰院士担任主任职务,还有包括阿里、腾讯、IBM、微软、58同城、NEC中国研究院等20几家单位的资深专家,给我们提了很好的意见,也愿意参与到该领域的教学培养、实习实践的指导中来。
    主持人:刚才您说到理论实践,那么毕业如何考量一个学生?
    于华教授:我们首先按照国家对工程硕士的要求去要求大家,我们一方面做好包括教学、实验室、方案、专家组、师资等等工作;同时对于报考人员我们精挑细选,通过一系列的招生咨询、专家讲座、以及线上线下的互动等方式,让有意愿报考这个专业的在职人士与我们有充分的互动,跟我们交流,看看是否适合自己。我们也选择更合适读该专业的考生,加入到我们的学生队伍中。
    主持人:那么于院长,中科院对学生培养这方面已经开展了哪些工作?
于华教授:我们在前期进行了很多的研究,有些也是比较具有创新性的,比如说我们和企业结合,已经招聘了一些学生,这些学生就在大数据公司里从事实训。现在这些学生已经开展很多大数据的处理工作,而这批学生企业也非常欢迎,希望他们毕业以后能够到他们公司去工作。现在在课程、模式、师资积累等方面都做了一定的积累,也正在进一步优化,使之更适应在职人员提升的需求及产业发展需求。
    主持人:通过您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专业和这个证书是非常有含金量的,而且前景也非常不错。那您能再给我们介绍一下关于招生的问题吗?
于华教授:对于在职人员学历提升,主要是上什么学的问题,上哪个学校的问题,这是很重要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我们在工程硕士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相信除了给学生一个硕士研究生学位证书外,一定能让学生获得更大的职业发展和提升。我们的招生现在已经开始了,学生要参加GCT考试,这方面可以参见工信学院网站,搜索中科院工信学院就能找到。
对于这个班,我们计划9月份开班,这样学生还能提前开始进行相应课程的学习,具体情况可以咨询学院相关老师。
    主持人:通过这次访谈,通过于教授的介绍,让我们知道中科院非常有信心培养在大数据方面的人才,最后感谢于教授接受我们的采访,并且给我们介绍大数据这方面的内容,谢谢。
于华教授:谢谢各位,现在大数据已经影响到了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科学院有这样的能力希望和大家携手共进,在大数据历史变革的时期能够共同发展,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