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软件学院招生,MSE谁家称雄?

  • Super User
  • 日期:2002-10-25
  • 775
目前,软件工程硕士(MSE)正在成为继MBA、MPA、PMP之后新的高等教育热潮。据悉,经国务院学位办的批准,首批51家高校取得了软件工程硕士的招生资格。什么是软件工程硕士?培养工程硕士和软件产业发展的关系?如何培养软件工程硕士?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学院副院长胡志强。 余波:请您谈谈什么是软件工程硕士(MSE)? 胡志强:软件工程硕士(MSE)是2001年底由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新设立的工程硕士领域,是国际通用的培养软件工程高级人才的教育模式,在我国才刚刚开始兴起。 软件工程硕士教育不同于一般高等院校计算机、软件学科教学体系,而是直接针对软件企业的需求,按照工程化的培养方向,注重实践教育和技能教育,培养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软件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余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学院今年开始招收软件工程硕士,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胡志强:中国科学院在IT领域的研究和教育上具有深远的传统和雄厚的基础,拥有一大批学术造诣深、国际影响大、国内公认的学术带头人和导师队伍。为了加快培养民族软件人才,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科学院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相关单位中科院研究生院、中科院软件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所、中科院北京软件工程研制中心和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共同发起设立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学院。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2002年开始招收软件工程硕士。 余波:中科院研究生院培养软件工程硕士有何特色呢? 胡志强:我们最大的特色就在于我们的培养模式。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培养模式我们称为”FAMMAS"体系构架,是分为六大模块的知识和实践体系,即:Formal model(F)、Architecture(A)、Method(M)、Management(M)、Analysis(A)、Studio(S)。按照两个阶段即课程学习阶段(约1年半左右)和毕业设计阶段(1到1年半左右)进行培养。这是我们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密切合作,全面引进卡耐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硕士课程设置体系和微软软件工程管理思想,针对中国软件企业的实际需求而设计出来的培养模式。 余波:能够具体一些吗? 胡志强:具体来说,首先我们聘请了世界知名的软件工程管理教学机构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名教授Dr. Raj Reddy担任软件学院名誉院长,Dr. Raj Reddy是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机器人技术教授,美国总统信息技术顾问委员会主席,Reddy 作为创始领头人创建了机器人研究所,并担当了1991至1999年度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 其次,我们在软件工程硕士的教育上充分利用了国际教育资源,借鉴和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材、教学及管理经验,在教学模式、管理体制、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材教参、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与国际成熟模式接轨,我们还将聘请国外高水平教师来校进行专业课程授课,开展双语教学、联合教育,强化对国际技术标准的认知和英语能力的培养。课程完成后,一部分学生可以在国内完成毕业设计,一定比例的优秀学生在经考核后,还将按照研究生院与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协议送到卡耐基梅隆大学学习,并获得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硕士学位。 余波:你们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有何特点呢? 胡志强:根据我们对中国软件企业的需求的了解,我们开设了两个专业方向:软件项目管理方向和软件系统分析方向。 这两个专业方向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基础课都包括英语、CMM软件过程管理、软件应用基础、软件工程和软件结构设计。软件项目管理方向的专业课包括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风险管理、软件质量管理、组织行为管理、客户管理和软件市场分析与营销。软件系统分析方向的专业课则包括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需求管理、配置管理、数据库及数据仓库、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与UML实践和XML高级编程。 选修课则包括实时操作系统、数据挖掘、C#.Net、全球营销管理、SCJP(Sun Certified JAVA Programmer)、ICND(Cisco公司CCNA证书)、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等课程。 我们还安排了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张亚勤、Sun中国研究院院长宫力、亚信CEO丁健等知名专家为学生们开讲座,披露技术前沿动态,剖析团队管理方法,解释国家产业政策,展示行业软件前景。 另外我们还将组织一些短期培训,例如由CMU派遣师资进行的SEI-CMM专项短期培训。 这可是我们与微软、MOTOROLA 的顶级专家一起设计出来的课程设置,而且还征求了业界专家的多方意见,最后是几易其稿才定下来的。 余波:从你们自己的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来看,对师资力量的要求一定很高,但这样的好老师据我所知不太好找,你们准备如何解决呢? 胡志强:我们中科院软件学院的老师来源是“三三制”。1/3的授课教师为中科院IT相关研究所的富有教学经验和理论修养的专家;1/3的授课教师是来自于微软、SUN和国内大型软件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主管;还有1/3的授课教师是国外大型IT企业、国外科研机构的工作背景的专家、国外著名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教授,这些国外专家将用英语授课,学生在此不仅能系统的学习基础课,专业课,同时还能倾听国际权威专家的专题讲座。 余波:这么说中科院软件学院培养的是“软件金领”喽? 胡志强:对,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瓶颈在人才,中国软件人才存在着结构上的不合理,任何一个软件企业都需要下述三类高级人才: 第一类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软件高级人才; 第二类是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称为软件工程师; 第三类是熟练的程序员,称为软件蓝领。 这三类人才在企业的正常比例应该呈金字塔形。 与软件大国印度相比,我国软件人才严重失衡。一方面表现在数量上,国内目前约有5000个软件企业,从业人员只有25万左右,上千人的软件企业微乎其微,而在印度超过1000人的软件企业比比皆是。另一方面表现在人的结构比例上。印度的人才呈金字塔形,而我国的软件人才呈橄榄形(缺少高级管理者和基础程序员),大多数软件人才是通过正规的大学教育,集中在软件工程师的层面上。可以说,失衡现象阻碍了国内软件产业的发展。 据业内人士估计,中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每年至少存在二十万软件人才缺口。这样的需求量完全可以在中国造就出与印度一样甚至超过印度的软件教育产业。 我相信我们的事业大有可为。 转载自《计算机世界》:http://www.computerworld.com.cn/htm/news1/it/deep/02_4_16_7.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