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开教学研讨会 培养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共识

  • Super User
  • 日期:2006-04-03
  • 755
召开教学研讨会
      培养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共识
( 2006-4-3 10:39:21 )  
    
3月31日,学院召开了教学研讨会,就2005年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并与授课教师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事宜。会上,老师们认为对于具备不同实践与专业背景的学生,课堂教学所侧重的应该是引导其主动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提出问题的能力,以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保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
     学院常务副院长王颖教授对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感谢,希望各位老师通过此次研讨会共享教学经验,探讨更好课程授课形式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希望通过此平台为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创造交流与合作机会。
     从姚郑教授的教学情况总结中看出,2005年教学质量取得了进一步提高。与2004年相比,2005年开设课程由软件工程领域扩展到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和控制工程四个领域,开设65门课程,比2004年增加了27门,而课程评估在85分以上者达到近90%,比2004年的69%提高了19个百分点。这对于来自不同行业、具有不同背景和不同需求学生来说,获得其认同、保持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令人欣喜的。这表明学院所倡导和老师们所坚持的培养研究能力与研究习惯的教学模式、开展的讨论课及试验课等教学改革、增进师生的交流的思考等工作正发挥出优势。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老师们就如何抓住学生共性需求讲授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师生互动以及教学改革等事宜,交流了经验。作为“嵌入式系统分析”课程老师,天一集成公司总经理杨栋毅博士认为课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的多角度分析,让学生关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习惯多角度思考对象事物,以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研究与思考能力。自动化所田捷研究员则有意识提升学生主动性学习的能力,田老师在其讲课过程中会给学生提供讲的机会,学生在讲的过程中要明确是针对什么问题、实际应用背景是什么、并提出切实的解决方案。田老师说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些方式,提高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潘辛平教授则从学生来自不同行业具有不同背景的特点,结合工程硕士教育的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认为课程教学要关注研究能力培养这样一个共性的特点,让学生了解课程与知识的产生过程,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培养研究习惯、提高研究能力,授课过程始终贯穿研究环境。作为新的教学探索,赵壮博士通过对学生的教学反馈,看出所有选课同学均认为“讨论课”这种授课形式互动性强、主动性充分提高、对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展示能力很有帮助。其他老师分别从各自授课的角度,结合IT领域对应用背景的强调、学生今后职业发展对课程的要求、学院对教学质量的保证、国内外教学对比等情况,分析了课程教授中的问题。老师们对学院重视质量、探索新模式的做法表示认同。
     会上,学院院长潘辛平教授还为清华大学顾祖毅教授、朱正湧教授、长天集团王广宇副总裁、北京数码星辰科技有限公司刘令中总经理颁发了兼职教授聘书,为杨栋毅博士、田捷研究员、吕科副教授等颁发了优秀课程证书。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