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辛平:做中国软件的黄埔军校

  • Super User
  • 日期:2004-08-23
  • 3109
《中国计算机报》 2004-08-23

  潘辛平:做中国软件的黄埔军校

罗峻

  潘辛平,作为中科院软件学院的院长,记者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位已并不年轻的院长身上所透出来的活力与乐观。尤其近期在高校中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在2005年中科院软件学院的招生咨询会上,潘辛平一直对自己的老师和学生强调着几个字,那就是精技术、懂管理、会做人。并且用一句话概括了中科院软件学院的培养目标:做中国计算机软件信息业的黄埔军校。


  潘辛平简介

  潘辛平,中科院软件学院院长,博士,教授,北京市第十届政协委员。负责软件学院的战略决策、宏观管理及合作伙伴关系的维护。

  曾从事早期多媒体、信息安全、企业信息化技术领域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推动城市社会信息化建设,参与过国家早期信息安全、电子商务法规建设。90年代末开始参与“粤港信息产业合作”、粤海重组中的广南电子商务项目等,并逐步通过参与企业业务、管理高度相关的企业电子商务策略研究,进而转向行业、企业电子商务策略研究,积极参与有关行业政策研究。目前主要从事金融行业信息化、电子商务化的政策、策略研究,以及相关环境下金融产品和组织的创新。

  “会做人很重要。它包括人际关系、人文精神、对人的理解以及对人的尊重,这是极其重要的。个人的能力再强,又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但如果身边有一帮很好的朋友,凝聚在周围一块发挥作用,就能取得想像不到的价值。”

   ——潘辛平

  说到把软件学院与黄埔军校联系起来,潘辛平解答了记者的疑惑。中科院的软件学院不分很多专业,所培养的是软件行业的中高级人才。传统大学培养出很多研究技术方面的人才,这是个很窄的方向。软件行业需要懂好几种技术、善于管理的人,还要学会把人文精神融入到团队里,凝聚成一个团队一起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来自软件业人才的呼唤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的调研指出,毕业生平均一至两年才能独立工作。那么,行业为什么难以扶起呢?国家政策、资金多年扶持,50多亿元的直接投入,但行业规模难以发展,行业投入产出不容乐观。因此行业急需懂管理、技术好的骨干人才。

  目前IT界一些人认为中国的软件产业不如美、印等国是因为“技不如人”,其实这是认识的误区。技术落后可以“补”,但人才缺了只能自己踏踏实实地培养。企业的目标不是追求技术最好,而是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客户也不一定追求最尖端的技术,而是追求最快、最好地解决问题。我国目前软件企业普遍存在员工不合作、自以为是、各自为战等不良的现象,使整个团队不能形成合力,导致了国际竞争力下降。因此,软件产业迫切需要“管理型”的高级技术人才,对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带领整个团队创造最大价值,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潘辛平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症结是目前的教育体系只讲传授技术,忽视了人文课程中的人文精神、团队精神和集体精神对员工的塑造。由于传统教育由两个单向过程组织:第一,教师到学生的单向知识传授,学生从学校到学校,难以主动参与教学互动;第二,学校到用人单位的单向人才输送,培养目标脱离用人目标。针对IT行业技术更新快、人员流动大、国际化和市场化程度高的特点,今后软件机构要确定培养“工程性的实用人才”的目标,除了讲求技术外,更重要的是讲企业管理、讲团队意识、讲企业目标。此外,授课的老师一定要“从企业中来”,因为他们既有很好的技术,又有过硬的管理经验,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会“到企业中去”。

  而如何实现这种良性互动呢?曾在企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潘辛平在对学校的办学模式进行多方研究后认为,其核心是为各方提供增值。精心打造共赢平台、发掘优秀学生、吸引一流工程教育的教师/导师、进行人才、技术、服务、产品、应用多方面的沟通、有自己专门的行业应用研究队伍,而不同于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并依托行业进一步集聚办学资源。

  精技术、懂管理、会做人

  国家面向传统工程硕士定位设定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实用型的人才,潘辛平却进一步细化了这个目标。为了适应市场和企业的求才若渴,他重新制定了以培养精技术、懂管理、会做人为宗旨的人才培养计划。因为这更具操作性与成长性。

  多年的教学生涯与企业兼职经历,深厚的积累,为潘辛平在高校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IT圈朋友的帮助下,7月1日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将他的人才思路转化为了实在的“创业成果”。潘辛平认为,只有完整的体系才能保证实现目标。要弱化专业设置,符合国际型企业技术人才的成长路线;课程的设置上,要深入开展核心课程,深化各主要技术课程,并辅以管理、人文课程和专门的研究、写作课程;另外还要有讲座的安排,包括技术前沿、IT与管理、人文、行业应用等。

  潘辛平曾任香港上市公司广南集团顾问,大通证券、广发证券常年顾问,大鹏网络有限责任公司独立董事和多家商业银行电子商务顾问,现仍担任东吴证券、兴业证券的常年信息技术及电子商务顾问。多年在金融行业的兼职,让他感觉到,金融行业是对IT高度依赖的行业,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也很高。它的产品、管理、销售、服务无一不依赖于IT,它的消费也是最大的,因此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可以把在金融行业的应用经验用来很好地培养学生。

  提到行业应用,就不得不提到标准问题。潘辛平表示,金融行业的标准化很重要,因为金融行业是服务行业。而传统的服务是很难标准的,可是如果服务没有标准,质量就很难保证,它的改进就没有基础。因此,标准化是提高改进的基础。国家有个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一直在推动金融标准化的工作,效果不是很好。因为很多人只懂技术,不懂管理,而标准是管理的一个重要基础。管理最大的两个核心就是过程和标准。不懂管理就没有标准化的意识。所有行业的标准化都很差,就是因为学生的教育是研究型的教育,研究型的教育不考虑批量生产、不考虑团队作业,没有流程化、标准化的概念。

  严格筛选师资力量

  软件学院的教师/导师,特别是核心课程的教师,均按照精技术、懂管理、会做人的要求,经过反复挑选、筛选,并通过交流、引导,才能最终走向讲台,并站稳。潘辛平认为,培养“实用型”人才必须有来自实际应用的项目和导师,软件学院的老师不能安排那么多学时的课程,一定要有时间去企业做兼职。因此,老师来源于两个途径。一个是来自企业一线的人,一个是必须到企业做兼职的老师。

  在对老师的选择上,潘辛平做到铁面无私:“我很佩服一些老师有着良好的技术(学识)基础,但是管理经验、人文素质方面还有待加强。因此,在我这里,还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老师。我希望老师在讲课当中,要将研究方法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够把IT与管理互动,把人文精神贯穿进去,因为人格魅力对IT成功的影响很大。所以老师讲课的方式是以身作则的,启发式加案例式的,以故事的形式引发学生去思考。仅仅传授技术知识、培养研究能力是不充分的,还要强调学生活动组织和引导,如实践组织、交流与演讲展示。希望在教学和做论文全过程中,培养学生关心企业目标、团队作业的管理意识,更培养学生恪尽职守、爱岗敬业、诚信做人的人文精神。

  潘辛平向记者描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最早做技术,技术做得很棒,后被师姐点醒,除了要会干也要能说。后来做了很多企事业单位的IT顾问。潘辛平的历程跨越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学。现在自己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有管理的经验,广交朋友,做人做得也比较到位。因此希望自己的经历为学生树立一个很好的示范。

  潘辛平当院长时,曾放弃过优越的待遇,为学生们争取办学条件,就是希望学生能充分利用良好的条件,努力学习,按照潘辛平的培养方针,实现精技术、懂管理、会做人的教学目标。潘辛平有一个美好的憧憬:“希望5年以后很多企业的CIO、CTO是我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