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软件信息业的黄埔军校

  • Super User
  • 日期:2004-12-14
  • 1115

打造软件信息业的黄埔军校

     ——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学院王颖副院长
 
《计算机教育》第10期   2004年12月14日  
     
   编辑人语:众所周知,黄埔军校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中国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两党培养军事和政治英才的摇篮,群英荟萃,名将辈出,成为当时历史上最重要的人才输送基地。那里不仅培养了众多叱咤风云的战将,也不乏名扬文坛的巨匠,如沈雁冰、臧克家、郭沫若、成仿吾、聂绀弩等,可谓桃李天下、文武兼备。从那里走出了无数决定中国命运、左右历史走向的人物,引领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车轮。如今,软件学院如何将自己打造成中国软件信息业的黄埔军校,力争发展成为世界信息产业的领头羊?本刊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学院的王颖副院长。  
 
1. 记者:能否请您向我们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学院(以下简称软件学院)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软件学院的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其具体特色是什么?
王院长:中科院研究生院软件学院具有自己的特点,是由中科院系统内实力雄厚的五家单位(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心、中科院软件研究所、中科院北京软件工程研制中心与中科院研究生院)共同发起成立的。目前,学院与发起单位及中科院电子所、声学所、自动化所等多家单位形成了互动式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课程体系、提供师资及论文实习项目。
软件学院的学生培养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上的在职人员招生。学院目前在读学生593人,但包括两位院长在内,行政方面仅有8人,软件工程方面主要有53位任课教师(20位外聘企业教师,9位客座教授,其余为研究院系统内部教师),工作效率非常高,整个团队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软件学院的师资队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3的授课教师来自于中国科学院 IT相关研究所中具有坚实理论知识和丰富科研实践的专家;1/3的授课教师来自于国内大型IT企业,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1/3的授课教师来自于海外大型IT企业、科研机构的专业人士及海外著名大学的教授。例如,我们聘请美国CMU计算机学院院长、美国前总统信息顾问委员会主席Dr.Raj Reddy任名誉院长,美国CMU教务长、经济和政策教授Prof.Mark Kamlet任名誉教务长,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张宏江任软件学院顾问,朗讯科技副总裁、贝尔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许峻先生任特聘教授,来自美国硅谷的软件架构专家伍小强博士任软件学院院长助理及客座教授等。
  2.记者:软件学院为何有“做软件信息业的黄埔军校”的提法,请问这一提法是怎样产生的,您对此有何看法,就软件学院而言,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王院长:成立之初,学院就提出了“打造软件金领,领航信息产业”的口号。后来,发起单位之一的中国科学院北京软件工程中心钟锡昌主任提出,软件学院做就要做成“软件信息业的黄埔军校”,这两种提法其实是异曲同工。
当时我们就想,怎样做才能称其为黄埔军校?如何吸引“团长师长”们来院学习?因此我们首先致力于吸引优秀生源和聘请高水平教师来院任教。
关于学生来源,我们主要招收企业中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骨干。比如在2002级同学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学生比例占40%,2003级中占50%,2004级占60%,呈逐年不断提高的态势。学生入学不但要通过全国统一组织的GCT-ME考试(全国统一组织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raduate Candidate Test for Master of Engineering ,简称GCT-ME),还要参加专业课考试和具有否决权的综合面试。综合面试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察——专业基础、工作和实践经历、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以及职业发展潜力。软件学院主要是培养软件信息业的高端人才、部门骨干,希望他们走入企业后能够带动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于教师,工程硕士的培养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经验,教学内容必须反映最新技术动态。如果只是由理论到理论或是课程内容陈旧,在课堂上很容易被学生提出的各种来源于实际的、最新的问题问倒,无法应对学生。所以,我们对教师资质的挑选是非常严格甚至是苛刻的。比如,我们曾聘请一位非常知名的数学系教授讲授“计算机算法分析与设计”,他能将数学理论讲得非常系统、非常精彩,但却无法结合理论切实解答某一数学问题在计算机工程中如何应用,我们不得不在学期中途忍痛割爱,更换教师,以确保工程硕士的教学质量。此外,软件学院每年均会聘请两至三位来自国外大学的终身教授来学院任教,主要是讲授他们最精通的课程,让我们的学生体会到国际水平的教育。这些作为国际顶尖级的教授,他们也会有很强的危机感,有些会要求到国内企业参观,了解国内企业实际问题,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有些问题也是教授所没有考虑到的,要满足学生的要求,必须不断地学习。
另外,我院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是面向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吸取多方面的经验,由多方人士共同参与讨论制定的,学院产学研一体化工作做得很实。学院现有一百多个合作伙伴,很多教师、论文导师和系列讲座都来自于合作伙伴,这些教师的共同特点是对软件学院的教育理念高度认同,对教育充满热情,而且本身实践经验丰富,所以他们能够将最新的技术带入课堂,将最新的产业动态和产业体验带入课堂,能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实际问题。
我很喜欢读你们的《计算机教育》杂志,比如,贵刊曾介绍在计算机科学方面享誉全球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其发展思路与我们很相似,让我感触很深。我想,让软件学院像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那样成为国内以至世界软件信息业的领头羊,像当年的黄埔军校一样成为我国软件信息业人才输送的重要基地,这是我们全院员工共同追求的目标。
 
  3.记者:您在发言中曾多次强调“精技术、懂管理、会做人”是深入软件学院每个人内心的一种实实在在的精神,每个人都在踏踏实实地去实现这一目标,而绝不是空洞的口号,能否举例向我们说明学院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具体从哪些方面来体现?
王院长:应该说学生从报名到毕业,整个过程都在受学院的这种精神的熏陶,学生从一入学开始,学院就会向他们解析教育理念。“精技术”是指作为专业学院,作为技术人员,不能只看课本知识,只看分数值,要讲究“术”与“道”的结合。“术”是指某些具体技术,“道”是指方法、原则,结合“术”(即技术案例)讲授“道”(即科研方法、思维原则),技术学习最终要回归到基础体系上,要提升到方法的层面上来,而不仅仅是学会技术本身,还要懂得技术的来源、目的和可能的发展趋势,要“精技术”。
“懂管理”是要求学生懂一些管理知识,知道软件工程和科技项目的管理思路。为此,学院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和IT应用系列讲座。同时也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深入领会管理思想,比如,在“软件过程管理”和“软件项目管理”等课程中,课程实践就让学生组成一个Team,在小组内角色分工协作,实践他们所学的管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会做人”就是要求学生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远大的个人理想,不断地教育学生“做事先做人,做一个堂堂正正、实实在在的中国人”,这一点在软件产业日益国际化的竞争中显得尤为重要。学院不仅对学生会做人上有要求,对教师的人品也有很高的要求,无论多么知名多么有成就的教师,如果一味地计较课酬,学院也会放弃。我们考察了许多成功的企业人士,其事业成长的基石都是建立在诚信之上的,为人师表者有什么样的品行,会在无形中带入课堂,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毕竟身教胜于言教。
例如,我们学院有个学生自己开公司四五年了,经营状况良好,但他认为商业界充满了尔虞我诈、唯利是图。在我们的学院里听到了做人做事的原则,并通过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他产生了巨大的触动。后来他对我们说,要用十年的时间来印证做事先做人的道理。他毅然放下了自己经营的公司,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入学时他专业基础不是最强的,但他非常地勤奋,加上他本身有很强的实践经验,目前他已经在技术层面和科研方法上有了不少收获,成长很快。这是学院的教育理念使学生产生转变的一个普通例子,相信这样的转变对其一生将具有深远的影响,不能用简单的知识增长和获取文凭来衡量。
 
  4.记者:目前软件学院培养出的人才走向是怎样的?其发展现状如何?对于人才走向社会后的情况,学院是如何进行追踪分析的?
王院长:你能提出这一问题是非常好的。国内高校对学校评估体制方面侧重考核学校上了多少个项目,出了多少篇文章,这是评价导向的问题。现在已开始改为关注人才的走向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软件学院的学生不像统招学生,毕业后再找工作,他们本身就是在职的,档案并不在软件学院。我们最初的目标是希望经过在软件学院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平均年薪达到十万元。由于第一批学生是在2002年9月入学的,目前学校还没有毕业生,最早毕业的学生也要在2004年年底或2005年年初,所以对于人才走向问题,我现在还不能给出答案。目前学院推荐给企业实习的学生,企业普遍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合作精神强、知识系统性强、技术精通、发展潜力大。有的公司负责人预言,经过一两年的磨砺,我校的某些学生完全可能成为公司的CTO。关于对学生走向进行跟踪分析,学院正在建立校友录,今后由学生自己动态维护更新个人信息,学院准备定期对学生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对学院的培养体系进行不断的改进。
 
  5.记者:您认为学院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体制、课程设置、人才走向及发展状况等方面与高等院校的示范性软件学院相比,都有哪些不同,软件学院更具有哪些优势?
王院长:与其他学院相比,从人才 培养目标、培养体制、课程设置等方面,我认为从表面的文字表述上差别不是很大,但是在教育培养的实践过程中却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我们软件学院的发起人和管理团队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产业体验,切实了解产业界人才现状和对人才的需求,能够感受产业界的痛处。所以我们真正面向产业需求制定了培养目标、培养体制和课程设置,并且将这种对产业界的人力资源的理解在各种工作中深入地贯彻执行。然而,这项工作对于我们以及整个软件教育界毕竟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也正在开展各种形式的研究,不断地完善我们的培养体系,以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产业需求。
其次,学院挂牌于2001年10月28日,从这个角度上讲没有历史,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培养模式、教育体系。不受传统的束缚,不用考虑以往的课程设置、不用考虑原来体系下的教师状况。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也给了我们最大的支持和最大的灵活性,包括资金的独立支配权,学院可以聘请世界顶尖级的教授来校讲学。同时,我们又有五家发起单位雄厚的科研基础和丰富的教学资源,科学院的“民主、科学、协力、创新”的文化传统,使得我们有最大的空间和最大的可能性实践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
作为新教育模式的探索者和先行者,软件学院由中科院计算机领域最有实力的五家发起单位组成,五家单位的研究应用方向遍布计算机基础、核心技术和几乎与国民经济相关的任何领域,有自主产权的CPU——“龙芯”、曙光系列计算机、嵌入式系统——“女娲”,社会普遍应用的“汉王”手写产品系列、华建机器翻译系统等。中科院研究生院的教育资源特点与一般高校相比,应该说更适合“工程”学位教育。
 
   评估发布(摘录)
2003年12月5日中国软件学会行业协会接受软件学院的委托,组织软件学院评估专家,参照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中期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对软件学院进行了评估。
专家组对学院定位、规划与实施、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合作办学等情况进行了细致考察,对软件学院“精技术、懂管理、会做人”的培养方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软件学院具有一流的办学理念、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管理班子等鲜明的特色,在中国科学院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充分利用和调配中国科学院院内资源、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切实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与措施,面向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稳固的合作办学模式和集成化、开放式的面向企业界的宽口径培养方式,合理的管理团队与内部管理机制,瞄准出品、设计入口的市场运作机制,多渠道的办学模式等,都是软件学院成为高质量软件工程硕士培养基地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软件学院特色的教育模式。同时,专家们希望,软件学院针对在职工程硕士特点,利用软件学院丰富的外籍教师队伍,在双语授课方面进一步探索,为在职工程硕士强化英语教学趟出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