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究生院提倡教育创新剖析发展
——IT人发展论坛之教育创新论坛:对接产业需求 把握发展方向
计算机世界网 2008-03-31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将突破500万大关,达559万人,比上年增加64万人。如果以近几年70%左右的大学生当期就业率计算,2008年不能如期就业的毕业生规模可能会达到160万。北京地区研究生毕业人数自2001年的15294人,升至2007年的5万余人,增加了3倍多。对于广大毕业生来讲,工作难找、良职难求,就业形势严峻!
这种状况激起了关于毕业生就业的各种讨论,目前来自各方面的声音集中在毕业生就业观念与心态上。这无疑是问题的一面,作为就业主体的毕业生对自己要有明确的认识。然而,这方面的强化也弱化了对根本矛盾的关注和解决。我们来听一下来自产业的“抱怨”——“人好找、才难求”。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设置出关关卡卡,却选不出令人满意的人才。如果我们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下沉,我们发现作为出口的高等教育机构承担着关键的责任。高等教育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专业设置与职业指导的脱节缺位问题,应引起重视和反省;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挖掘学生的专业兴趣与职业方向、引导学生深入的自我认识与专业定位,并与日后的职场生涯顺利接续,应成为高等教育机构与学生共同解决的问题。
这引发了高等教育机构的探索和创新。3月28日,中科院研究生院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举行IT人发展论坛活动,透过就业难的问题剖析教育发展和创新话题。作为创新教育实践,中科院研究生院2006年由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开始,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实验班”的招生与培养。
该班作为中科院研究生教育改革试点,在传统研究生培养经验的基础上改革创新。该实验班考生在报考时,只报考一个意向性的专业方向,学习一年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调整;录取时除考查学生的分数外,对考生的社会实践、学习能力与潜力、沟通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在研究生学习阶段,该班学生第一年不事先指派导师与专业方向,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明确个人兴趣和方向,最后与导师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确定课题与研究方向。在此过程中,学院通过大量学术与行业前沿讲座、导师与学生座谈交流会、企业与科研单位参观访问、职业发展论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专业方向与职业方向指导。据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执行院长王颖教授介绍,该班第一批学生自2007年9月入学以来,已经由开始的迷茫完全适应了这样的教育模式。学生在专业选取和导师沟通互动中,表现出了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着对未来发展的思考而学习的结果是让这批学生表现的更加自信。
对于如何保证这种创新教育的实施,王颖教授称首先来自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一直提倡的创新及学生导向的理念,其次是中国科学院提供的丰富可供学生选择的导师和课题资源,还有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一直以来坚持的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相结合的教育实践。王颖教授称,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始终坚持把教育与信息产业发展需求相结合,把学科体系与职业体系相匹配,整合包括科研院所专家、信息业资深人士及国外大学终身教授等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开展多层次、范围广的产业交流与合作,为学生学习和未来发展提供广泛的资源。参加此次活动嘉宾包括了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兴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技术专家、人力资源老总以及企业负责人,这也显示了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与产业合作的力度。
对于举办此次会议的目的,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希望增进学生与产业需求双向交流机会,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与企业一起探讨解决人才需求问题。 与会嘉宾回答了计世网、新华社等媒体记者提问。